第二零四章 生亂(1/2)

(求票!沒收藏的書友順手收一下,拜謝。)


吃飽喝足了的學子們依舊坐下靜候,衙役和士卒們卻還是餓著肚子,府尹大人也不派人來送飯換班,惹得他們憤憤不平,腹誹不已。


蘇錦覺得這麽幹坐著也確實無聊,想了想忽然靈機一動,對眾學子道:“諸位師兄師弟,看來短時間內知府大人是不願意出來了,不如我等溫習所讀之書,一來免除困乏,二來溫故知新,也不耽誤課程。”


眾人連聲叫好道:“但不知溫習哪一門哪一課呢?”


蘇錦道:“需熟記誦讀之科皆可溫習之。”


“蘇師弟,還是你來選吧。”眾人道。


蘇錦仰頭思索片刻,然後開口道:“就誦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那段如何?”


眾人知蘇錦之意,均點頭答應,蘇錦起了個頭,眾人齊聲誦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曚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這段話是出自春秋時期魯國盲人文學家史學家左丘明所著的《國語•周語上》,這是其中的《邵公諫厲王弭謗》篇,講述的邵公勸諫周厲王大開言路不要因言治罪堵塞進言之路的故事,當然故事的結局是周厲王不聽,結果三年後就被趕下了台。


蘇錦特意挑選這一段的意思就是諷刺應天府用文章中的子句來羅織罪名,並且聽不得批評之語的意思。


五六十名學子齊聲誦讀,聲音響徹衙門廣場,忽然想起的朗朗誦讀聲嚇了周圍的衙役們和百姓們一跳,有聽不懂的亂罵道:“之乎者也酸的掉牙,這幫百無一用的書生倒是會窮開心。”


更有許多人是聽得懂的,細細辨別語意之後,露出會心一笑,不由的暗讚這幫學子有膽色有機智,借古諷今倒是用的正在刀口上。


高亢的誦讀聲直傳入府衙內,唐介本就在大堂內悶坐,隨時注意前麵的舉動,聽到讀書聲傳來,皺眉道:“外邊何人喧嘩?師爺去看看。”


師爺忙提著下擺趨步到衙門口打探,片刻之後回來稟報道:“大人,是那幫鬧事學子,百無聊賴在那讀書呢。”


唐介道:“哦?居然還滿有閑情雅致,讀的是什麽?可聽得一句半句?”


那師爺道:“小人也沒聽的太清楚,似乎是什麽‘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什麽‘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還有什麽……”


“砰”的一聲,唐介將手中茶盅重重摔在地上,怒罵道:“這幫刁民,這是在誹謗朝廷啊,將皇上比作昏聵暴戾的周厲王,這還了得?看來不給他們點苦頭吃是不行了,師爺,去傳令蔣都頭和羅班頭,將他們統統抓起來,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他們便不知道收斂。”


師爺嚇得一哆嗦,半晌沒挪步子,唐介怒道:“怎地還不去?”


那師爺忙拱手道:“府尊大人,莫逞一時之氣啊,此事須得三思啊。”


唐介皺眉道:“此話怎講?”


師爺道:“府尊大人容稟,這幫學子隻是在讀書而已,這段話若是老朽還沒糊塗的話,記得應該是左丘明的《國語》,天下書院均讀此書,書中字句可不足以為治罪之憑據,若是誦讀此段話便獲罪,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