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伴讀,也是輔助長泰帝登上皇位的有功之人,長泰帝對柯漢林和林楚君都是無比信任的。
短短十來日,給事中官員已經全部換掉。隨著詹成等人的上任,給事中也恢複了日常運作,似乎正月底的廷杖已經在眾官心目中遠去了。
但是,不少官員想到呂務厚的事情,仍然會有恐懼,連上朝的奏語都少了很多,對與自己官職無關的事情更是不管不問了,不少官員是這樣的心思。
特別是門下省和禦史台的官員,對於彈劾、糾察之事就更加審慎了——呂務厚被廷杖至死的事還在眼前呢,少說幾句話,就可以免受皮肉之苦,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廷杖之後,朝堂之上似乎安靜了許多。
說到底,這次廷杖、呂務厚死一事,還是對官員士風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大部分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被廷杖至死,有多少官員能夠有這樣的勇氣和決心?為了身家性命著想,還是噤聲為上。
這樣,從給事中到禦史台,諫官僅僅職掌糾察彈劾百官之職,成為皇帝控製群臣的一顆棋子。
給事中一職,雖然仍有三個人,也仍有著封駁、糾察的大權,但是隨著詹成等人的上任,給事中的職權已經發生了變化,其特有的封駁、糾察之權無形中已經喪失。
因為詹成等人是長泰帝的心腹親信,自然是唯長泰帝的命令是從,封駁詔書、糾察聖意等權力都隻是紙麵上說說而已,絕不會有這樣的實行。可以這麽說,詹成等人的上任意味著給事中一職由糾正皇上變成了皇上的耳目棋子。
少了給事中的限製,百官也不敢輕易出聲,長泰帝此後行事就更加隨心所欲了。
長泰三十八年的這次廷杖,可謂意義深遠。這是大永一朝的悲哀,正是由於這次廷杖,朝臣風氣為之一變,由守正衛道轉向明哲保身。
對此,後來的曆史也有論斷,史稱:“(給事中)無麵折廷諍之威風,由言諫之官漸變為糾察之官,所謂封駁、注銷、奏聞、彈劾者均不過代天子以察百事,乃其耳目手足耳,決不是以言諫天子、糾朝廷也”。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這個時候,還沒有多少官員能夠感知到這一大永朝的悲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