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不要慫,就是幹(1/2)

在自動武器出現之前,集群突擊是步兵戰術裏麵不可或缺的一項,短兵相接也是必然的。


於是拚刺就被抬上了曆史舞台,但是軍事技術越來越先進,武器革新也變得非常迅猛。


重機槍出來以後,塹壕戰得到推行,於是步兵集群突擊戰術就變得不合時宜,英法德相繼采用散兵線進攻。


在自動武器麵前,拚刺刀顯然並不現實,你還沒到人家麵前,人家已經一梭子子彈打死你了。


相比於英法德,日本、俄國顯然更落後,軍事技術仍然局限於早期步兵集群進攻。


白刃戰是他們所推崇的,而以日俄為目標的中國,拚刺更是中國軍隊必修課,每一隻軍隊都會進行相關的訓練。


當然也不是說,這種戰術不好,好的方麵是有利於磨礪士兵的勇氣,刺刀見紅的確是檢驗一隻部隊士氣的最好方法。


但這年頭,醫學技術不咋的,如果都用真刺刀訓練,那死傷無法估計,這是所有軍閥不能接受的。


於是他們找出了一個代替的方法,就是用木頭按比例製成樣槍,紮傷槍頭,沾上白灰,比賽中,誰身上白點多,誰就算輸。


這個方法最開始也不知道是誰用得,畢竟在冷兵器時代,用拇指武器格鬥,的確是華夏優先發明,可在熱兵器時代,西歐顯然略勝東方。


不過這都不是很重要,重點是,這個方法不隻能夠提高士兵的拚刺技術,也能極大程度避免因為拚刺訓練所產生的傷亡。


當然,東南從一開始就沒用過這招,雖然馮庸一直強調火力之上,不過,拚刺技術仍然是軍隊訓練的重點之一。


甚至他還親自將拚刺列入步兵操典,嚴令下麵不準用木槍,都是真刀真槍的來。


這點是從後世的一部電視劇裏學來的,其中的理念讓馮庸深有感觸。


那就是戰場之上,沒有人會用木槍跟你對決,如果訓練之中用木槍,難保實戰,士兵們不會有所顧忌。


與其讓他們在戰場上送命,不如此刻訓練時多留點血,理是這個理,縱觀全國,也隻有東南有這麽完善的軍醫係統、士兵補貼。


也正是因為這樣,東南軍隊才會在訓練中提出一個概念,戰損率,這裏的戰損可不是戰爭死傷,而是訓練傷殘、死亡名額。


“不是我不想給您一個麵子,隻是我東南學習的都是實戰技巧,具體的,我想您也看見了,不會不知道吧!拚刺訓練本就是真刀真槍的幹,不然我東南的戰損名額留著幹嘛?每年上億的撫恤金留著幹嘛?”


李光明對此有些執著“不瞞您說,我們此次訓練有一項最大的內容就是拚刺訓練的實戰化,來之前,我就已經明白奉天陸軍與我東南陸軍有所差異。


可我沒想到奉天陸軍是這個情況,的確,木槍拚刺有利於減少士兵非戰損傷率,可這也限製了士兵的戰鬥技能掌握。


試問,就連訓練時,他們都不見血,不經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