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論股(2/4)

> 大麵積的去抄底ST股,一則他們沒那麽龐大的投研團隊,二來嘛,哪怕是牛市,妖股也就那麽幾隻。


所以,投資在於精,不在於多。


“現在通道製已經改為保薦製了,殼資源接下來還會像以前那樣受歡迎嗎?”鄧豐華插話問道。


趙君搖頭:“本質上並沒有變!隻有實施注冊製,將上市門檻降低,殼資源才會不值錢。


你忘了,不管是通道製還是保薦製,前綴都有一個“核準製”,還是需要通過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核及批準。


過去的通道製,每家券商每年有2-9個通道,意味著每年就隻能申報同等數量的擬公開發行上市企業。相比於90年代,這項製度改變了過去由行政機製遴選和推薦擬上市企業的做法。


但券商之間幾乎不存在競爭,隻需要去“公關”有關部門拿通道數量就行了。


而如今推行的保薦製,要求保薦人承擔企業上市過程中的連帶擔保責任,券商之間可以相對公平的競爭。


但又會有新的問題出現,保薦人為了免於遭受法律製裁,必然會提高對擬上市公司的要求。


換句話說,上市還是會很難,資質差一點的公司,保薦人根本不敢亂簽字,怕擔責啊!


而且保薦人製度設計本身就有問題,要求保薦人對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材料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但保薦人無法插手企業經營,即使真的去參加了企業的股東大會、董事會,也隻是列席旁聽,沒有表決權。


除此外,上市招股書材料、審計這一塊也要保薦人擔責,相當於把會所、律所的責任一並讓保薦人給攬走了。


最坑的是,保薦人要向上麵部門出具保薦意見,上麵部門再嚴格審核,決定是否批準通過。


假如上市企業將來出問題了,該追究發審委的責任還是保薦人的責任?誰來背這口鍋?


這些責任和業務不厘清,我看保薦人製度也很懸,畸形產物。


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民企實力會越發強勁,以後的殼資源隻怕會更加搶手。”


夏景行朝趙君投去了欣賞的目光,不愧是體製內出來的人,看問題很入木三分嘛。


這個全新的保薦人製度還催生出了一個金領行業——保代。


根據新規,企業要想IPO,必須有兩個保代簽字。


而保代一簽字就有幾十萬簽字費到手,除此外還有百萬底薪、承銷費提成。


算得上是各家券商的寶貝疙瘩,年薪數百萬、上千萬,甚至比董事長的基本薪酬都高,跳槽還能拿轉會費,相當的誇張。


這是因為早期保代很難考,通過率很低,物以稀為貴。


又聊了一會兒,把今年的工作方向給確定下來後,趙君就主動告辭離開了,把空間留給了房間內的兩位老同學,知道他們可能要敘敘舊。


“你小子可以啊!深藏不露啊,一出手就幫我賺了六個多億。”


麵對夏景行的打趣,鄧豐華謙虛的笑了笑:“別給我戴高帽子,還不是因為本錢雄厚,假如你給我十萬塊,那頂多也就隻能賺個幾十萬。”


夏景行擺擺手,“你就別謙虛了,咱們倆之間就不講究這一套。”


“真沒謙虛,這是平台提供的機會,而且還趕上了大牛市,你去菜市場問問買菜大媽,她們也許都賺了好幾倍,這就是撿錢的時代。”


鄧豐華對自己的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