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馮曉剛是怎麽爬起來的,在後來他個人的自傳裏也好,各種訪談裏說的很多了,關鍵就是韓三爺給了他一次機會,他抓住了。
而且他嗅出了上麵對王碩的忌諱,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慢慢與王碩疏遠,開始與劉衡、劉震芸合作越來越多,又交好張國利,算是真的走出來了。
為此後來他當麵向王碩端酒賠罪,算是把這段勢利眼的過節了了,才又有了《非誠勿擾》,乃至後來的《私人定製》。
即使如此,曾經的鐵哥們葉敬,就是《甲方乙方》裏,那個蹲村口破窯洞上,滿村偷雞吃的大款,還是很看不起他,說他“用時候朝前,不用時候朝後”,這是一句很粗俗的比喻,堪比當麵扇耳光,已經功成名就的馮曉剛沒說話,也端酒賠罪。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馮曉剛才能最終成為中國電影的票房之王。
但這並不意味著,馮曉剛是憑著沒皮沒臉混上來的,觀眾很聰明,光不要臉,沒本事,就算是一直朝前走,也照樣走不長遠,不要臉的導演多了,還有誰混出來了?
馮曉剛清楚他自己的優勢在哪裏,他有中國最好的都市平民寫作者王碩,有中國最特色的農村城鎮化寫作者劉震芸,以及在商業和藝術上平衡度把握的非常好的寫作者劉衡,中國最好的男演員之一葛優,他本人對都市小人物奮鬥經曆和心態的精準把握,如果他順著這個路子往下走,完全可以把馮氏喜劇拍成《寅次郎的故事》那樣的國民劇,成為山田洋次那樣的國民導演。
但馮曉剛沒有一條道走到黑,他真是有點兒野心的,想試試不同的路子,他還想朝著黑澤明努努力,於是他拍了《夜宴》,證明他也能拍古裝大片,拍了《一聲歎息》,還有《唐.山大地震》,《集結號》,乃至《1942》,這幾部正劇眾說紛紜,但宋錚都很喜歡,這些片子的確都是有情懷,有悲憫的,故事也講的很不錯,因為有劉衡、劉震芸這樣的大拿替他把關。
直到《非誠勿擾》,問題開始出來了,就是脫離開劉衡和劉震芸對於劇本的把握之後,光靠王碩,已經無法滿足觀眾對於影片細節的精致要求了,王碩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但不是一個合格的編劇,光靠嘴噴,是撐不起一部好電影的。
中國缺少好編劇,這已經是行業上下公認的一個問題了,張儀謀,陳愷歌是如此,馮曉剛也是如此。
第五代導演在影像畫麵的想象力上,繼承並超越了前輩的俄羅斯電影美學,向著更本土的影像化敘事前進,但卻陷在符號化、抽象化的死胡同裏。
馮曉剛無意中為打破這一桎梏而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他念念不忘的,是他那個年代,也是薑紋、馮小凝等人的青春理想,以至於他後來的上下兩難。
而觀眾則希望馮曉剛繼續做山田洋次那樣的平民導演,但他卻不能像山田洋次那樣熟練轉身,拍出“武士三部曲”那樣結合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