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馬為五千。
但是就跟登記在兵籍簿上的人數和實際的兵力之間,有著極大差別的情況一樣。秦鳳路寫在紙麵上的戰馬數量,其實也跟真實數目有著很遠的距離。明麵上的五千騎兵,實際上僅有四千餘人,其中擁有戰馬的,則更是降到了三千多。
除了秦州城中的兩個指揮接近滿編,其餘駐紮在各個邊境城寨的騎兵指揮,基本上隻有六成到八成不等的兵力。而且這還是在年年戰事不斷、兵員空額不多的秦鳳路,如果是在河北、中原等地,情況其實會更糟。
趙頊隻是對軍中的空額稍有了解,看到今次在渭源的騎兵損失,就已經心疼得不得了。而在地方任官三十年,在群牧監也做了幾年判官的王安石,對軍中弊端,比趙頊膚淺的認識可是深刻十倍。
——陝西河東的實際兵力,可以按兵籍簿上的八成算;京中、河北則得按六成計;蜀中、荊湖能動用的軍隊,大概是實際數量的四五成;至於江南,直接當作沒有比較好,那裏的軍隊做小買賣的本事比拉弓射箭要強,在官宦門下奔走的時間比拿著刀槍的時候要多。而戰馬的情況也是與人一樣。
除了戰事不斷的陝西河東以外,大宋其他地方的軍隊早就爛透了。在軍中勢力盤根錯節的將帥,把大筆的軍費花在自家的宅院裏。占據了每年國家財政支出八成的軍費,就這麽讓大大小小的軍痞給分塊吃掉了。有多少用在了兵備上?
王安石為王韶辯解道:“如果王韶建功,順著熙河而來的戰馬,能把所有的虧空損失都填滿。”
“可漢兒的確不如蕃人堪戰。托碩、古渭兩次大捷,王韶動用的都是蕃人,損傷少的可憐,而今次對上的禹臧花麻,讓王韶動用了緣邊安撫司的軍隊。最後的結果是其他人隻是被迫退而已,雖為大捷,但損傷比起之前兩次,可是要大得太多。這樣看來韓絳在延州做得還是有原因的,雖然強取了慶州廣銳軍的戰馬,但蕃人有了馬後,就是如虎添翼。”
王安石一時不知該如何說才好。對於陝西宣撫司內部的事務,他不好插手幹涉。而且韓絳其實是代王安石去的陝西。就在去年,因郭逵對橫山的戰略與種諤相爭,還有朝中對新法的攻擊,使得王安石曾有了自請出外去陝西的念頭。
當年慶曆新政的失敗,有很重要的一個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