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四個避洪區雖然不如北郊避洪區,但是每個避洪區也都有一萬多災民,外來災民也都快佔一半了。
這五大避洪區就有災民六萬多人,外地逃難來的災民數量遠遠超出了預期。
還不止這呢。
除了這五大避洪區,靖南縣城內還有兩萬來百姓呢。
在這次洪災中,靖南縣城相比於下麵的鄉村,遭受的損失要小的多。洪災最嚴重時,灌進靖南縣城的洪水也有限,隻是差不多內澇的級別,縣城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房屋都保存完好,倒塌毀損的都是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縣城內的百姓隻損失了一部分財物、糧食,他們受災要小的多。
另外,洪災發生前,朱平安下令修繕了靖南縣城的排水設施。這些排水設施發揮了作用,暴雨停後,隻用了一日,縣城內的積水就排泄幹淨了。
清淤、除泥......又一日過後,靖南縣城就基本重建完畢,恢復了正常。
縣城內的百姓生活基本恢復了正常,他們在這次洪災中受損有限。
不過,糧食還是繄缺。
縣城內百姓基本不種地,他們不像鄉村的百姓那樣,一儲存就儲存一年的糧食,他們基本上都不怎麽存糧,跟現代的城裏人差不多,都是現吃現買。
雖然他們受損有限,但是在糧食這方麵,他們跟城外的災民差不多,一樣缺糧。
六萬多位災民(每時每刻都在增長),兩萬多名縣城百姓,八萬多張口嗷嗷待哺,每天都需要大約五萬斤糧食,這可是一筆非常大的數字。
而且,按照目前的形勢,每天從外地逃難來靖南的災民都有數千人。聽各負責避洪區的典吏彙報,每一天新增人數都比前一天新增人數多。
每日需要的糧食,會越來越多。縣衙倉房裏存儲的兩萬石糧食真是捉襟見肘。
另外,縣城內糧食鋪子裏的存糧也有限,而且糧食價格也是一日之間三漲,就是這樣,糧食鋪子裏的糧食也不是敞開了供應,每日都是限量供應。
朱平安這幾日,每一日都會向府城寫一封請求朝廷救災賑災、申請糧草救濟的公文,沒有一天間斷過。
不過就像朱平安之前預測的那樣,朝廷好像,大約,真的無力救援了。
朱平安請求朝廷賑災救災,申請救援糧草的公文都如石沉大海一般,了無迴音。
縣衙倉房存糧捉襟見肘,縣城糧鋪產量更有限,朝廷救援如夢幻泡影......所在在衆人都充滿希望的時候,朱平安忍不住爲糧食憂心忡忡。
可能這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吧。
“報!府城回函!”
就在此時,外麵傳來差役的大喊聲。
朱平安聞言,不由得臉色一喜,快速起身對外麵喊道,“快快送呈進來。”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後,差役將一封蓋有臺州府大印的公文送呈到了朱平安手中。
朱平安接過後,便迫不及待的打開。
“......著各縣積極自救。”
公文後的最後一句話,如一盆涼水一樣,將朱平安升起的一餘幻想澆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