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老頭拄著柺杖膂到了衆人前麵,揮著柺杖氣憤的對衆人喊道。
“是啊,縣尊升官了,我們可不能阻了縣尊的前程。”
“縣尊對我們好,我們不能恩將仇報啊。”
“縣尊升官了,我們要爲縣尊高興,我們要爲縣尊送行。”
“老婆子,去把咱家養的難抓來,給縣尊送行。”
“我們給縣尊湊程儀......”
老頭教訓完,一衆老百姓也都想通了,紛紛表態替朱平安送行了。
老百姓們有的抓難的,有的牽羊的,還有的拿瓜果農副產品,當然更少不了的是程儀銀錢,老百姓們自發的掏腰包,少的一百文,多的十來兩銀子,沒過多久就湊了一大筐銅錢碎銀子。
“諸位父老相親,尤其是大爺大娘你們這麽大一把年紀了,還遠道而來爲平安送行,令平安感激不盡,也令平安心中不安。諸位父老鄉親的心意,平安我全都心領了,這些銀錢等物就不用了。”
朱平安很感勤,當然還是堅定的拒絕了衆人的好意,一粒米、一文錢也不要。
“縣尊,我們是山野百姓,沒見過世麵,也沒有什麽文化。不過我們心中什麽都知道。以前幾任知縣隻知道徵發徭役,徵收錢糧賦稅,沒見爲我們老百姓做過什麽事,反倒惹得天怒人怨。自從縣尊來了後,我們才知道什麽叫父母官,縣尊秉公斷案,爲我們伸冤做主,縣尊釋放沒納稅的囚犯回家秋收,縣尊爲我們減免賦稅,縣尊讓我們倖免於水災、倭寇......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縣尊對我們的恩惠,幸賴縣尊之功,我們才活了下來,活的好,活的有尊嚴......如今縣尊要高升了,我們來爲縣尊送行,這些是我們微不足道的一點心意,請縣尊萬勿推辭,一定要收下,不然我們於心難安啊。”
幾個老者上前,激勤的說道,一定要朱平安收下他們湊的程儀。
“諸位父老謬讚了,平安不過做了分內之事而已,遠不及諸位父老所言。諸位父老鄉親的心意,平安心領了,銀錢等物萬不能收。”
朱平安固辭道。
老百姓們不依,堅持要朱平安收下。如此,僵持了好長時間。
“這是父老鄉親的血汗錢,平安收下這一文,權作紀念,貼身攜帶,永不相忘。”朱平安見狀,無奈,隻好從錢筐子裏取出一枚銅錢代表收下。
老百姓對朱平安更欽佩了。
頓時,朱平安“一錢縣尊”、“一錢大人”的名聲不脛而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