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寒門崛起 > 章節內容

我的書架

第四百一十四章請寬海禁(3/3)

出來。


黃錦之所以在看到這份奏折的時候愣了一下,是因為這個奏折太敏感了,最近一直以來朝堂上關於海禁分為了兩個截然對立的派別,一派是“弛禁派”,他們主張開市舶,用抽成法征收稅收,順應海上貿易的發展;另一派則是“嚴禁派”,嚴禁派以浙江、福建倭寇猖獗,海防壓力為由,主張嚴格遵守海禁,片帆不得入海,認為開市舶是倭寇盛行的原由。兩個派別在朝堂各有擁護官員,即便是嚴嵩黨羽中也是各有弛禁派和嚴禁派,更不用說朝堂的其他勢力了。


這裏麵利益大著呢,市舶司的收益前朝都有記載,宋元時期,市舶司的收益可是土地稅賦的數倍之多,可以說是一船一船的拉銀子啊。


另外嚴禁派中也並非都是單純的海禁派,也並非全都是出於倭寇的考量,其中還摻雜著一些暗地裏的利益。嚴禁海禁,市舶司也不開,那麽走私便猖獗了,其中便有一些海商走私派重金賄賂地方官員請求庇護,如果市舶司開了,走私就大受影響了。


這兩點也隻是冰山一角,內裏的勾當緣由多著呢。


一馳一嚴,字眼上看著幹淨明了,可是爭鬥起來卻是複雜而血腥。三年前大明右副都禦史、浙江巡撫,提督浙﹑閩海防軍務的朱紈便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朱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嚴禁派,一方麵抵抗倭寇,一方麵率軍攻破走私聚集地雙嶼島,擒殺走私頭子李光頭,與佛郎機貿易的沿海百姓被他抓了也是毫不留情的斬首。就是因為朱紈斬首了與佛朗機貿易的百姓,讓“弛禁派”抓住了口實,以“不等朝廷批複,私自刑戮”為名要求罷免朱紈。當時嘉靖皇帝下旨:逮朱紈至京審訊。


“我貧窮而且有病,又意氣自負,不能對簿公堂。縱使皇帝不想殺我,閩、浙人一定會殺我。我死,自己解決,不須他人。”


留下這麽一句話,朱紈便麵朝大海,飲毒酒自殺。


類似的例子還多著呢,海禁就是這兩年一個聞之色變的詞匯,黃錦正是因為明白其中的溝壑,才有所遲疑。(未完待續。)請訪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