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明朝的土地兼並太嚴重了,雖然耕地越來越多了,但是土地的主人卻越來越少了,大明的耕地越來越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了。
皇室的皇莊起了不好的頭,嘉靖帝的堂兄朱厚照剛繼位,就設了七個皇莊,後來又陸陸續續設立了三十多個皇莊,皇莊耕地數量遠遠超過以前的朝代。
皇室、官僚和縉紳也都不甘落後。
說句不尊敬的話,自己的座師徐階,現在有多少田地不是很清楚,但是朱平安知道徐階任首輔的時候,在蘇宋老家就占了24萬畝良田,擁有幾萬的佃戶;還有現在的首輔嚴嵩,占有的耕地遍布江西、南京、揚州等地,數不勝數。
根據朱平安在現代查閱的資料,大明京城附近千裏,有一半左右的良田,屬於土地兼並後的皇室、官僚和縉紳。
土地高度兼並於皇室、官僚和縉紳。
要知道土地兼並的這些主,大都屬於大明的特權階層,根據賦稅製度,他們是有特權的。
皇室、親王、外戚、勳臣享有免除稅糧和差役的特權;官員之家悉免其徭役;致仕官員“複其家,終身無所與”;生員除本身免役外,戶內優免二丁。
另有無地百姓成為他們的莊佃,即可在其蔭蔽之下,免充國家差役。
所以,耕地多了,人口多了,但是賦稅卻少了。
大明原有的賦稅製度,不能應對土地兼並等這些事實了。
未來的張居正變法的一條鞭法,比現在的賦稅製度進步了些,讓大明恢複了些生機,但也是小修小補。
至少,百年後的清朝的“攤丁入畝”就比一條鞭法進步的多。
當然,除了農業賦稅,商業賦稅也是存在很多問題......
可問題是,自己知道這麽多,又有什麽用?!
朱平安坐在窗前,看著漆黑一片的窗外,默默的將春秋左丘明的《左傳.曹劌論戰》默誦了一遍,讓朱平安感慨的不是那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而是曹劌對同鄉所說的那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不想坐在台下看戲,想上台表演......
哎......
朱平安又搖頭苦笑了笑,也知道不現實,這又不是小說,自己一個小小的六品官,哪有上台表演的資格。
不過,朱平安看向窗外的目光越發的堅定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