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深夜食堂”,他們平時就來這裏“簡單”的吃點“工作餐”,就像今天這樣。如果誰臨時有什麽喜事啊什麽的,他們也會再“工作餐”的基礎上再加幾個菜,添點酒,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什麽好菜好酒,也就是燕鮑參翅之類的家常菜,也就是幾十年的女兒紅罷了。
此時正值午時,室外炎熱若火爐,室內涼爽適宜,酒宴上都是自己人嘛,氣氛自然是輕鬆加愉快。
坐在酒席首位的是太倉銀庫管庫大臣張大人,張大人就任管庫大臣已經有五年之久了。
張大人四五十歲左右,一身儒雅氣息,保養的很好,麵如冠玉、溫文爾雅,手中執著一把紗絹布蘇州扇子。
不過,張大人眼睛裏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卻讓任何人都不敢小視。
大明實行兩京製,張大人南京戶部侍郎,南京戶部負責征收南直隸以及湖廣、江西、浙江諸省的稅糧{這幾省所繳稅糧足足占了大明帝國稅糧的一半},同時還負責漕運、鹽引勘合等職,張大人作為南京戶部侍郎,又與嚴世蕃關係頗佳,順理成章的就任了太倉銀庫管庫大臣。
酒席的其餘七人也都是太倉銀庫的高層,坐在張管庫左右的兩位是太倉銀庫郎中,桌上的其餘五人都是太倉銀庫司庫。
這一桌的八人就是太倉銀庫的高層了。
明朝對於太倉銀庫又嚴格的管理製度,設有管庫大臣一名,總管太倉銀庫,一般都是由戶部官員任職。在管庫大臣下麵設有郎中兩人,另有司庫若幹,再下就是八名庫書,庫書下麵有若幹庫吏和五十名庫兵。
太倉銀庫是大明最肥的肉,太倉銀庫的職位自然都是令人眼紅發瘋、流口水的肥差。
先不說銀庫主管官吏,單就是在這裏任職的庫兵,每一個庫兵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肥缺,庫兵數量是恒定的五十人,每過五年更換一批,每一次換庫兵時,每一個庫兵職位都被上百個關係戶眼巴巴的盯著。
每一個庫兵都是關係足夠硬,或是某某某的親戚或是某某某的心腹親信,即便如此,謀求此職位,也得要用盡各種手段,花上白花花銀子買通關節,才能獲取一個來之不易的庫兵職位。
庫兵都是如此,在座諸位銀庫主管官吏的關係就可想而知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