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大人大才,‘邊「貢」、李「攀龍」、殷「士儋」、許「邦才」’之名,果不虛傳。”
“我就說嘛,這才是邊、李、殷、許嘛。”
讀完殷士儋的第二首《詠箸》,不少人如此感慨起來。
殷士儋在嘉靖年間的詩壇中頗負盛名,當下詩壇傳有“邊「貢」、李「攀龍」、殷「士儋」、許「邦才」”的說法,意思是邊貢、李攀龍、殷士儋、徐邦才四人是此時詩壇屆的四位傑出人物,就像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當時人稱為“王楊盧駱”一樣。
尤其是殷士儋前一首遊戲諧趣版的《詠箸》,襯托的第二首《詠箸》更加偉岸。
讓人印象更加深刻。
看來這殷士儋深諳此中之道啊,豪爽不羈的外表下藏有一顆玲瓏心。
果然,任何一個在曆史上留名的人都不容小覷。朱平安在心裏再次提醒了一下自己。
在殷士儋之後,又有數人上前揮毫,他們所作詩作質量也都可以,但跟殷士儋的第二首《詠箸》相比,無論是立意還是用詞,還是有明顯的差距。
詩會從"gao chao"漸漸轉入低潮,直到另一首佳作的出現:
《竹箸吟》
生來傲骨堅,一心品行端。
幾經刀斧砍,寧折身不彎。
這是張居正的詩作。
連續幾人幾首普通質量的詩作之後,張居正在周圍幾人的催促下,起身上前做了這首《竹箸吟》。
張居正這首詩是用行書所作,介於行楷與行草之間,頗具書底,字與字之間血脈相連,筋老骨健,風神灑落,姿態神秀,筆酣墨暢,縱觀全詩詞如行雲流水,充滿自信果敢。
從書法上來講,張居正的書法要比殷士儋的書法高了一個台階。兩人題的詩距離不遠,書法對比略有明顯。
“好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