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楊繼美聰明,待楊繼盛不好,不僅偷著打罵,還令楊繼盛放牛。每次放牛,楊繼盛都會路過村裏的私塾,看到裏麵很多兒童讀書,楊繼盛羨慕不已。一日放牛回家後,楊繼盛對他哥哥說,他想要入私塾讀書學習。他哥哥說,你年級還小,讀什麽書、學什麽習啊。楊繼盛回說,我年紀小可以放牛,難道就不能讀書學習嗎?他哥哥將這些對楊父說了,楊父同意讓楊繼盛讀書學習,但同時還要牧牛。
科舉步入官場之後,楊繼盛也並非一帆風順,前年彈劾仇鸞,先是被下詔獄,後貶為狄道典史,在鳥不拉屎、夷漢雜居的狄道貶謫了一年,才調回京城。
張居正試圖從楊繼盛殊為不易的宦海生涯入手,讓楊繼盛自己主動熄滅了瘋狂的想法。
“叔大,莫要說了,我知你的意思。然,自古以來,正邪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苟且偷生、蠅營狗苟,豈是七尺男兒之所為。我等食皇祿之臣,當上不負時主,下不阿權貴,中不侈親戚,外不為朋黨,不以逢時改節,不以圖位賣忠。嚴賊當道,必禍及天下,為除國賊,某之血,流幹不怕,某之頭,掉落何懼。且,翻閱國史,為忠貞諫言,杖斃之名滿書,棄市者滿西市,貶謫者更是數不勝數。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忠貞不屈前輩,這天下才有公道公理可言,這乾坤才有朗朗日月。為國除賊,不負蒼生,死者死矣。”
楊繼盛一腔熱血,慷慨陳詞,目視張居正,一雙眸子滿是堅定的眼神。
我楊繼盛不怕死!
怕的是,國賊當道,遮天蔽日,苦了天下的蒼生百姓......
楊繼盛的視死如歸、凜然正氣,讓張居正歎服不已,但是與此同時,張居正心中避開楊繼盛這潭渾水的想法,愈發的堅定了。
不過,張居正知道,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直接開口拒絕楊繼盛的話,在楊繼盛視死如歸、凜然正氣的襯托下,自己會顯得過於軟弱和苟且。
“年兄,此事事幹重大,何不征詢老師意見,再做決定呢。”張居正微微眯了眯眼睛,緩緩開口道。
張居正心裏很清楚,如果楊繼盛去征詢徐階老師意見的話,老師肯定會製止楊繼盛。
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