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五十一人,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以上共有三千八百九十三人,其餘五百餘人為五十五歲以上。其中,經過三年以上操練精銳將士共有三千八百九十人,其餘將士操練不足一年。湖北來的客兵共有三千一百八十人,俱是四十五歲以下壯兵,不過大多是操練不足一年的新兵;大校場營現有鎧甲三千副,勁弓三千張,弩弓九百張,火銃八百具……”
就在這時,一個富有磁性的聲音響起,如數家珍一樣將大校場營的情況詳細的講述了出來。
說話的是誰?
怎麽對大校場營的情況如此了解,如數家珍一樣,是大校場營的副將嗎?
眾人皆驚訝的轉頭看向了正在講述的人,然後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意外的發現說話的人不是大校場營的人,而是跟趙文華站在一起的胡宗憲。
胡宗憲怎麽這麽了解大校場營的情況?!
眾人皆是吃驚的瞪大了眼睛。
當然,要說吃驚,最吃驚的還屬大校場營的張大人,他雖然是大校場營的主帥,可是他對大校場營的情況也不像胡宗憲這樣了解。他現在就說不出具體的將士的人數,隻能說一個大概,最多具體到百,再往下細數就不行了,因為這段時間陸陸續續新招了不少將士,也裁撤了一些老弱病殘,他要看兵冊才能說出具體的將士數量,至於鎧甲、弓弩、火銃的數量,他是記不得的,要看庫房記錄才能清楚;更不用說士兵們具體操練情況了,他才不會費心勞神記錄這種細枝末節的情況呢。
他作為大校場營的主將都不了解具體情況,可是沒想到胡宗憲竟然了解的這麽清楚,如數家珍一樣。
“胡禦史怎麽這麽清楚?”張經問道。
“回總督,下官負有整頓軍容軍紀的職責,到任後常來各營巡視督促,各營的情況,下官都基本掌握,而且下官前日才來過大校場營,才兩天時間,想來大校場營的情況應該不會有變動。”胡宗憲拱手回道。
“胡禦史有心了。”
張經讚許的點了點頭,不過瞧到胡宗憲跟趙文華站在一起後,又皺了皺眉。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