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按照官位、資曆,被分別安排在了不同桌上。
主桌上,趙文華喜笑顏開、誌得意滿,張經擺著一張臉坐在趙文華隔壁,胡宗憲坐在趙文華另一側,應天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官員也在列其中。
朱平安敬坐主桌末席,身為江淮副總兵的臨淮候坐在朱平安上首位置。
“哈哈哈,多謝諸位同僚鼎力相助,此次足以載入史冊的祭海大典才能順利圓滿完成。此次祭海,不是我趙文華一人的功勞,在座的諸位也都是有功之人,本官會據實上報為諸位同僚請功的。這第一杯酒,本官敬諸位同僚,感謝你們鼎力相助。”
趙文華一臉容光煥發、誌得意滿,舉著酒杯,敬向帳內的一眾官員道。
張經穩坐不動,敷衍的端了下酒杯,他能來參加祭海慶功宴,也是看在嘉靖帝的麵子上,善始善終而已。
祭海過後,就是趙文華跪死他麵前,他也不會參加趙文華的宴會。
“趙大人客氣了,都是我等分內之事。”
朱平安、胡宗憲等一眾在座官員,紛紛起身,端著酒杯禮節回敬。
當然,也有比較諂媚的人,比如早就站隊趙文華的兩個官員,回敬的時候就拚了老命的拍趙文華的馬屁。
“趙大人太客氣了,能參與今天這注定載入史冊的祭海大典,也是我等三生有幸。今日祭海的成功,都是趙大人運籌帷幄、安排有方,我們都是奉命行事而已,豈敢言功勞。今日祭海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隻要聽趙大人安排,奉命行事,然後等著成功就是了。”
“此番祭海順利完成,日後剿倭定有神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馬到便可功成。日後順利剿滅倭寇,也都是拖了趙大人今日祭海的福。”
朱平安注意到他倆說這席話的時候,擺著一張臉的張經,臉更臭了。
桌上琳琅滿目的美食,朱平安卻是食之難以下咽,沒有胃口。
並非飯菜不美味,而是心裏麵憂心。
倭寇竟然沒有在祭海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