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中土,小鎮。
遠離湘西數千裏的一座古老小鎮,其氣氛並不像湘西與南疆那麽的緊張,除了鎮子上與周圍十裏八村的青壯年在這一兩年內被應招入伍或者服徭役之外,生活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改變。
要說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鎮子上開設了講武堂,其實就是當地民團,這種由當地朝廷組織的民間組織,在人間有很多名字,如屯軍所,鄉勇,民團,講武堂之類的。
這些機構都有朝廷背景,每個月可以領軍餉,還包一天三餐,不忙的時候,就是每天圍著小鎮跑圈圈,然後用木質的兵器練習格殺,以及弓射。
忙的時候,就幫助周圍十裏八鄉的老弱婦孺收割糧食。
有錢拿,包三餐,還不耽誤家裏農活,順便能強身健體,這種好事兒自然不會被村民拒絕。
開始的時候,當地講武堂隻收納十六歲以上的男丁,後來年紀逐漸放低,一年前是十三歲以上男丁。
最近兩個月,講武堂裏的男丁都離開的七七八八,聽說是被劍南道行軍大總管趙士曲征調去了前線打仗。
沒了男丁,各地的鄉勇民團也並沒有因此關閉,十六歲至三十六歲的女子,開始陸陸續續的被收納到講武堂裏,她們所學的與男丁一樣。
朝廷已經在為長期戰爭做準備,按照以往浩劫的經驗,人間再多的男丁壯士,也不夠天界大軍殺的,到了後期,幾乎都組建了數量龐大的娘子軍與娃娃兵。
現在人間已經開始組建第一批娘子軍團。
小鎮口的早餐鋪子,王婆婆的豆花那可是祖傳的手藝,以前有小兒子與小兒媳幫忙,每天做豆花,小日子過的不錯,比那其他幾個在土裏刨食吃的兒子要富裕許多。
這兩年不行了,就她一個老人家帶著一個紮著兩根衝天大辮子的孫女在忙碌著。
花無憂點了兩碗豆花,上麵撒著的綠色的蔥花,晶瑩美麗,一看就令人食欲大增。
這不,沒心沒肺的啞丫頭,已經狼吞虎咽的吃了一大碗,然後瞪著大眼珠子,盯著花無憂麵前吃了一半的豆花,花無憂覺得這個小姑娘沒準會搶自己的,於是就讓店家再端上來兩碗。
七八歲的小丫頭,身穿青麻素衣,小心翼翼的兩碗豆花放在了桌子上。
花無憂道:“小姑娘,你才多大,為什麽一大清早就要出來做買賣?像你這個年紀,應該還在睡懶覺才是。”
別看這小丫頭年紀小,對美男子倒是很有眼力見,已經很分辨出美與醜了。
她似乎沒見過這麽漂亮的男子,臉蛋紅撲撲的,道:“我爹走了,娘在跑圈圈,隻有我能幫奶奶幹活。”
花無憂有些不解,道:“跑圈圈?”
王婆婆走過來,笑道:“公子,別聽小丫頭胡說,她娘在講武堂呢,您看,她們快到了。”
花無憂抬眼看去,隻見初升的朝霞下,一隊鬆鬆垮垮的女子婦人,正在捂著肚子相互攙扶著沿著古鎮外圍的小道往這邊跑。
花無憂的臉色忽然起了一絲的變化,喃喃的道:“娘子軍團。”
王婆婆笑道:“老婆子不懂這些,官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