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托馬斯夫婦以及蔡局長之後,許逸陽揣著六百德國馬克、蹬著自己的自行車離開了招待所。
他琢磨著,兜裏的這筆錢,去銀行應該能換出3000左右的人民幣。
3000塊錢,頂得上媽媽打工大半年的收入了!
而且,在許逸陽看來,這件事的最大意義,不是這3000塊錢,而是它給自己帶來的長線利益。
是吃上一碗飽飯,還是端起一個飯碗,許逸陽毫不猶豫的選擇後者。
他很清楚,如果今天的事情上了電視、上了新聞,自己很快就會在營州出名。
這,就等於是端起了一個飯碗。
現在的家長,都有著一顆強烈的攀比心。
一旦他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展示出優秀的一麵時,他們心裏就會萌生出一個念頭: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麽這麽優秀?我的孩子為什麽不可以?
一旦這個念頭萌生出來,他就會產生為孩子投資的衝動。
看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那自己也得給孩子找老師補課;
看別人家的孩子會畫畫,那自己也得給孩子報個繪畫班;
而且,不止是學畫畫。
學跳舞、學樂器、學書法的風氣,基本上也都是靠著父母之間的攀比心,才逐漸蔓延起來的。
一個小區有一個孩子學了手風琴,一個月之後,這個小區裏,至少有十幾個孩子,一到周末都背著手風琴去上課;
一個小區有一個孩子學了繪畫,同樣的一個月之後,小區裏會有十幾個孩子,一到周末就背起了畫板;
這就是培訓行業的核心動力。
許逸陽是培訓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所以他現在已經敏銳的意識到,自己麵前,就擺著一個做培訓的絕佳機會。
一旦自己上了電視,營州所有中小學生的家長,都會在內心深處無比的羨慕自己;
同時也會無比的渴望,他們的孩子有朝一日也能夠和自己一樣,在電視上給老外當翻譯、與老外談笑自若。
如果自己這時候跳出來開個培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