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以及文具方麵的需求,都可以直接在這裏得到解決,會給學生省去很多麻煩,也增加了自己這裏的整體競爭力。
不過,雖然他不注重這一塊的利潤,但真要是有三四千學生在這裏流動起來,零售的盤子也不可小覷。
一個學生一周來一次,如果來一次就能消費一次的話,哪怕一次隻消費一兩塊錢,一周也有幾千塊錢的銷售額。
再加上初級班、中級班一般都有家長陪同,多少還能再拉動一點消費,一個月做個三萬銷售額應該不在話下,淨利潤怎麽也有個五六千吧?
光是這部分收入,就能把房租、人員工資全覆蓋掉了。
五點多,廣告店的李楠提著幾個大紙箱子來到少年宮,這些都是他幫許逸陽從亦烏定製的文具。
許逸陽打開看了看,發現質量和做工都不錯,Logo印刷的也非常清晰,很是滿意。
文具的利潤空間,要比零食飲料高很多很多。
比如一元一支的圓珠筆,通過李楠倒一手的進價才四毛五分錢,市場上賣三元左右的鐵質文具盒,進價一塊三,利潤空間基本都在50%以上。
不過許逸陽選的文具,大都是比較實用的款式,沒有訂一些所謂的高級款,文具店裏賣三四塊錢甚至五六塊錢一支的圓珠筆,從工廠訂貨也就七八毛,不會超過一塊。
四人把新到的文具也都收拾的差不多了,許逸陽便跟兩個女孩普及了一下每款商品的零售價格,在這裏銷售的任何商品都完全按照外麵正常的零售價走。
隨後他又設計了一個庫存表。
每一樣貨進來之後,先在庫存表上做個登記,種類、數量、時間都記錄清楚,然後每賣掉一樣商品,都做一個簡單的記錄,這樣也方便許媽對賬。
至於進貨,就完全交給許媽來決定,東西不多,可以直接憑目測看到什麽東西短缺。
把工作都梳理一遍之後,許逸陽對杜文娟和張寧說:“咱們明天一早八點鍾就要開門了,到時候應該會有很多家長過來報名,所以大家明天都辛苦一下,早點過來。”
兩個姑娘連連點頭,開心的答應了下來。
對她們來說,這份工作實在是太舒服了,工資比外麵高不說,工作時間還很短。
周三到周五這三天,每天工作三小時,也就是五點到八點,周六日工作兩個全天,算下來,其實一個禮拜就等於是上了三天班。
所以,兩人也都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
告別了兩人,許逸陽和媽媽一起回家,路上許媽還在問他:“兒子,一下開十四個班,能招滿嗎?”
許逸陽自信滿滿的說:“放心吧媽,你兒子現在知名度還是挺大的,很多家長不光是奔著讓孩子過來學英語的想法,還想讓孩子順便也來感受一下榜樣的力量,隻要一百塊錢就能一舉多得,大部分家長都會感興趣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