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逸陽聽到這,邁步走進去,看見他剛好掛了電話,正拿著手機,準備再找其他號碼打過去碰碰運氣。
健身房老板叫張衝,二十五六歲的年紀,上次租房的時候有過接觸,倒是一個挺忠厚的年輕人。
見許逸陽進來,張衝有些局促的說:“不好意思啊許老師,暫時還沒找到地方放東西,不過你放心,今晚之前我一定都搬空。”
許逸陽微微一笑,問他:“你這些器材沒找到人接手嗎?”
張衝表情有些難受,尷尬道:“這些東西,我到處打聽著賣很久了,一直沒人願意收。”
其實許逸陽一看張衝,就知道他是個根本不會做生意的愣頭青。
如果他會做生意,他根本就不該在營州開健身房。
眼下這個年月,健身房這種東西,在營州這種小城市,根本就沒有發育的土壤。
營州經濟發展跟不上、人均收入和消費能力也都跟不上。
在這種經濟比較落後的地方,隻有衣食住行以及教育醫療是必要消費,至於其他的,在本地大多數人眼裏,都屬於不必要消費。
現在的人,對不必要消費的態度就一個,能省則省。
這是因為小地方的人均收入低,家庭消費能力有限,大部分家庭剛能滿足衣食住行以及孩子上學,還有不少家庭連這些都無法滿足,哪有錢花在其他領域?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他怎麽開、開出花來,健身房都隻有賠錢這一種可能。
他知道張衝自己是在外麵做了很多年散打教練,所以才回來搞了個健身房。
但是,他犯了很多在外麵大城市呆過的人,回家創業的時候,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
他們隻考慮到,要把老家還沒有的東西帶回去發展,但是沒有考慮過,這個東西到底適不適合老家的實際環境。
尤其是在老家經濟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更要慎重考慮。
現在營州的年輕人窮的叮當響,中年人都在為生活奔波,誰有那個閑工夫來花錢健身?
相比之下,林天怡就比張衝聰明得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