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幫助阿裏搞定了高盛的500萬美元融資。
至於蔡崇新為什麽能搞定高盛的投資,這件事許逸陽也有所耳聞。
蔡崇新1999年在摩根士丹利工作的時候,一次在台北到紐約的飛機上,偶然認識了高盛資本的華裔高管林夏茹,建立了朋友關係。
正因為有這麽一層關係,蔡崇新在阿裏創業之初,就找到林夏茹運作投資的事情。
1999年9月,林夏茹在蔡崇新的牽線搭橋下,去杭城見了馬老板。
隨後,她決定投資阿裏五百萬美元。
而作為回報,她要了阿裏50萬股,也就是50%的股份。
也就是說,阿裏此時的估值,是一千萬美元。
天使輪給出50%的股份,聽起來很誇張、會讓很多人聽到就大叫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但遺憾的是,這都是真的,這就是馬老板的真實操作。
所以相比藤訊天使輪出讓了40%,馬老板還要更勝一籌。
事情發展到後來,是林夏茹的公司為了更好的操作,主動把股份降低到了33%,剩下的17%則由另外幾家公司共同承擔投資,但估值還是一千萬美元。
最終,在1999年秋天,高盛林夏茹牽頭幾家投資機構,一齊用五百萬美元,瓜分走了阿裏50%的股份。
也正是因為如此,許逸陽才斷定,就算自己捧著等值的人民幣找到馬老板,求著要投資他,馬老板都不可能要。
因為人民幣資本已經和他的公司架構、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完全不在一條路上了。
這五百萬美元到了之後,緊接著,明年第一季度,阿裏就又融了孫政義給的2000萬美元。
而且,阿裏不是馬老板的第一個創業項目。
他在這之前已經運作了兩個項目,其中就有一個黃頁,可以說是華夏互聯網行業的老炮了。
所以,馬老板的各方麵起點都很高。
許逸陽就算已經有四千多萬身家、就算比他有錢,依舊很難摸得到。
摸都摸不到,也就更不用說投資他了。
分析了這麽多,許逸陽心裏想過幹脆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藤訊這40%就夠自己在十幾年後躺贏了。
不過,他換了一個思維模式來考慮這個問題之後,忽然有了一種不太一樣的啟發。
馬老板的起點確實很高,自己也確實追不上。
但是,如果自己追不上,那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