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域名被人買走了!(2/3)

致梳理出了一條國際化的資本道路和股權架構。


蔡崇新傾盡所能,把一家美元架構公司的發展路線,從頭想到了尾。


第一階段,直接注冊離岸公司;


第二階段,直接從海外資本手裏拿美元投資;


第三階段,繼續從海外資本市場融資、把業務規模不斷做大;


第四階段,時機成熟、赴美上市。


除此之外,他考慮到這個團隊的股權本來就很分散,而不斷的融資一定會讓股份不斷稀釋,很可能在兩輪融資過後,創始團隊就沒有話語權了。


所以他才設計了合夥人製,來確保將來即便股份被不斷稀釋,合夥人組成的創始團隊話語權也不會喪失。


這樣一來,就能夠避免馬老板,重蹈思科與蘋果的創始人被董事會趕出公司的覆轍。


方案還未完全成文的時候,蔡崇新在會議上跟大家大概解釋了一下。


但整個阿裏,除了蔡崇新,其他人都聽不太懂,甚至有的人完全不懂。


畢竟,二十年後大部分人,也不清楚離岸公司到底是什麽意思、怎麽回事,更何況現在。


至於各種股權、IPO、上市這些,大家就更是一頭霧水。


馬老板雖然有些地方也整不明白,但他卻為此感到興奮。


因為他知道一個道理:做公司,就得多找這種能讓自己搞不明白的人。


不然,如果員工能力範圍內的東西自己都懂,那自己不就成了這公司的天花板了嗎?


所以,蔡崇新帶來了自己不懂的東西,也帶來了新的可能。


蔡崇新告訴他,目前國際上,互聯網正熱的燙手。


全世界的錢都在往互聯網行業裏鑽,每個互聯網基金的資金池湧入的速度,都超過花錢的速度,所以投資經理花錢的壓力很大。


像林夏茹,不過是中高層而已,就有五百萬美元以下項目自己拍板的權力。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高盛手裏的錢太多。


基金的錢,大都是廣大投資人的。


投資人把錢給基金,是希望基金能把錢投到熱門的項目裏,這樣他們才能見效益。


如果錢一直投不出去,投資人就換別的基金投資了。


所以,蔡崇新覺得,這種時候融資可謂占盡天時,不難。


非但不難,其實還挺樂觀。


自己本身就認識許多資本的投資經理,等公司架構搭起來之後,帶著詳盡的商業計劃書,直接去找他們聊一聊就可以了,拿幾百萬美元的投資應該問題不大。


現在已經是晚上九點多,蔡崇新感覺一陣疲憊,於是便把正在做的文件保存,關上了電腦。


今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