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
勞動力的南遷,主要是因為本地就業崗位的缺失。
從九十年代初開始到現在,北方的就業崗位空缺越來越大,不是勞動力自己想去南方打工,而是本地找不到工作、隻能去南方打工。
許逸陽沒能力改變大趨勢,但起碼可以在營州本地起到一點作用,給營州解決幾百個就業崗位,就能緩解幾百個家庭的經濟壓力。
如果兔斯基覆蓋全國的時候,生產基地還放在營州自然是不可能,因為那樣至少要把冠誠製衣的規模擴大近百倍,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都很高。
但如果把齊魯省內的需求交給冠誠製衣,其實還是可行的。
本地勞動力更便宜、經營建廠的成本也不高,在本地自產自銷,也能提高周轉效率、降低中間成本,整體算下來,比全代工要劃算。
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李萱大概說了說,李萱聽完自然也很支持,但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擴大硬件其實很容易,花錢就能解決,但最麻煩的是招工,營州現在很難再招到熟練工人了,可從別的地方招又很難,成本也會增加許多,我現在還沒想好怎麽解決。”
許逸陽問她:“咱們本地的技校、職高之類的,有服裝專業嗎?”
李萱說道:“職高倒是有服裝專業,但是人很少,好像一共一個班還是兩個班,一年也就能出來幾十號人。”
許逸陽又問:“從基礎開始培訓呢?我們可以搞個對口的技工培訓班,從咱們營州招募下崗工人免費進行培訓,如果是沒有基礎的,我們集中培訓兩個月,然後送到工廠給嫻熟工打下手,再給兩個月時間練手,四個月起碼能做一點基礎工作了吧?”
李萱點點頭:“基礎工作四個月是肯定夠了,流水線的話上手也比較快。”
說著,李萱又問:“免費做培訓的話,成本應該會比較高吧?”
許逸陽說:“這個倒無所謂,沒太多錢,也當是為市裏下崗工人再就業做點貢獻了,學會一點基礎之後,就算不在冠誠做,去南方打工也更容易一點。”
李萱聽完,不免在心底感歎,許逸陽年紀輕輕,社會責任感倒是挺強。
自己花錢搞培訓班,免費培訓下崗職工,這種事營州還從來沒有民營企業做過。
佩服的同時,她也有些擔憂的說:“許總,專業技工培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