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海比他家實力雄厚的,至少還有幾十上百個家族與個人。
這幾十上百號裏,有的是家族式企業,有的是家族式產業群,還有一些能力很強的企業家,以及背景深厚的單打王,隨便拿出一個來,都比李家強得多。
別看李海洋家資產過億,但李海洋的爸爸是近些年才富起來的企業家、富一代。
這種人,在中海的上層社會裏是很不入流的。
與其他那些有錢人比,可能大家的身家,從數據層麵擺出來都大差不差,但內核的性質決定一切。
比如甲某家裏是四五十年前就已經起家的、四五十年來曆經風風雨雨,總能在某個領域屹立不倒,資產抗風險能力極強;
而乙某家裏是近十年改革開放才起家的,靠的是某個風口忽然吹起來的一陣大風,但是大風過後何去何從,乙某自己心裏都沒底,那乙某真是給甲某提鞋都不配。
在許多真正有積澱有背景的富豪麵前,李海洋的父親就是一個來得快,可能去的也快的暴發戶,就算上趕著結交,他們也不會搭理。
畢竟這二十年,陡然而富又瞬間落敗的普通人太多了。
就比如煤炭瘋漲的時候,全國會湧現出一大批煤老板,這些人靠的多是天時與地利。
煤炭行業好,他們賺錢,煤炭行業不好,他們多數都會破產。
這世界變化太快、發展也太快,大多數人追不上,少部分人能追上一小段,極少一部分人能一直追著。
很多昨天才剛興起的新鮮行業,今天就已經被無數人做爛了,明天就直接淪落成了夕陽產業,很多抓住一個機遇陡然而富的人,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市場的瞬息萬變,就不可能讓財富保證持續增長的態勢。
如果說,全國13億人中,具備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翁實力的,有一萬三千人,那麽,能讓財務穩中有進的發展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人,可能連一百個都不到。
後者,才是真正的上層社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